数百吨土豆神秘长芽,保鲜库变“催芽室”?
中国晨报(通讯员 赵霞)在这农事正酣的五月,哈密地区一派草木葳蕤,绿意盎然之象,被蓬勃的生命力渲染的格外浓烈。而郝某的心头却蒙着一层阴霾——本应静静“休眠”的数百吨土豆,在当地某保鲜库内悄然“苏醒”:芽点破皮而出,嫩绿的触角在冷库里蔓延。低温保鲜库为何沦为“天然催芽室”?是仓储管理疏漏?还是土豆自身“叛逆”?为解开这一谜团,郝某紧急委托新疆臻冠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专业鉴定,一场关乎农户权益、仓储技术与农业安全的深度调查就此展开。这一事件折射出农产品仓储保鲜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发行业内外对仓储标准、技术管理、农户权益保障等话题的热议。
“这些土豆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看着它们一个个‘生病’,心里实在不是滋味。”郝某哽咽着向记者展示仓库内发芽的土豆。
2025年5月10日,新疆臻冠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收到委托后,指派两名高级农艺师组成鉴定小组,前往现场进行勘验。鉴定工作从仓储环境检测、土豆生理状态分析、管理流程复盘三个维度展开,力求还原事件全貌。
主鉴人赵玉江向记者介绍,土豆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土豆发芽的生物学下限温度5℃。根据现场调查时发现,底层土豆袋直接码放在地面,码垛间未留通风道,库内均已发芽,且顶层芽较小,底部芽较长;13号库和14号库顶层码放的土豆均未发芽。靠近保鲜库内出风口的土豆也未发芽,可以确定土豆发芽是储存温度过高导致。鉴定结果最终显示,郝某在哈密市某保鲜库存放的土豆长芽的原因是:储存方法不当,造成库内码垛中下部土豆袋内温度过高,导致发芽。
近年来,随着“产地初加工+冷链物流”模式的推广,保鲜仓储已成为农产品保价增值的关键环节。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哈密地区部分中小型保鲜库仍存在设备陈旧、管理粗放、标准缺失等问题。
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土豆长芽事件暴露出农户、仓储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责任边界模糊。他建议:农户应提升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避免带伤土豆入库;仓储企业需严格执行《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引入智能监测系统;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推动老旧库升级改造,并建立第三方质量评估机制。
目前,新疆臻冠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现场勘查与样本检测并依规出具客观、科学、公正的鉴定报告。郝某表示,无论结果如何,她都将坚持维权到底,“不能让辛勤劳作的农民吃哑巴亏”。保鲜库方面承诺,待责任明确后将依法依规处理。
这起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国现代农业转型期的阵痛与希望。在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市场风险加剧的当下,如何通过技术升级、制度完善与多方协作,构建安全、高效的仓储保鲜体系,不仅是保障农户利益的现实需求,更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各界期待此次鉴定能为行业敲响警钟,更盼望公正的结果能为更多农户点亮维权的明灯。
编辑: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