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博览

土苗医研究所举行特别拜师仪式 张珍双弟子代师收徒延续医脉

2025-09-15 22:14:45 来源:香港新闻中心 作者:张海 程晓兰

  中国晨报香港9月15日讯(张海 记者 程晓兰)近日内地,贵阳市南明区土苗医研究所内举行了一场庄重而别具意义的拜师仪式。在张珍双的弟子彭仁勇、王小慧与周杰的共同见证下,穿青人张海、卢兵、刘小莉透过 “代师收徒” 这一传统形式,正式拜入已故贵州土苗医代表人物张珍双门下,成为其第十四代传承弟子。这场仪式不仅充分展现了对土苗医药文化的崇高敬意,更是对当前土苗医药传承危机的有力回应。

  整个拜师过程严格依循古礼,简约却不失凝重。新弟子逐一敬茶、行跪拜礼,并呈递拜师帖,借此表达对师门传统的深切尊重以及继承土苗医文化的坚定决心。代师收徒的彭仁勇在仪式中郑重表示:“代师行礼,既是对师父遗志的延续,更是对土苗医文化传承的坚守。我们期望借此让师父济世救人的精神得以延续,永不熄灭。”

  张珍双不仅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及军医,更是贵州土苗医药的重要传承者。他一生致力于民族医药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山区民众间享有极高的威望。张珍双融汇土家、苗家医药的精髓,构建出一套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尤其擅长运用地方草药诊治各种疑难杂症。虽然张珍双已经离世,但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至今仍持续影响着后辈学者。

  新入门的三位弟子在民族医药领域皆已有所建树:卢兵是 “苗一堂” 品牌的创始人,刘小莉为 “苗阿秘” 品牌的创始人,而张海来自穿青人群体,同时担任关岭苗医苗药协会副会长、贵州本纲堂品牌创始人,以及贵州本纲堂中医研究院及关岭自治县本纲堂民族医馆的负责人。张海代表新弟子发言时承诺,将严格恪守师训、精研经典、践行医道,传承张珍双 “仁心仁术、济世为民” 的精神。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苗医药近年来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与后继无人的严峻挑战。此次 “代师收徒” 的举措,不仅有效强化了传承链条,更彰显出民间医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更新能力。研究所方面透露,未来将系统整理张珍双的医案与方药知识,并推动 “师带徒” 模式与学院教育相互融合,为土苗医药注入新的活力。

  这不仅是一场普通的收徒仪式,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宣言。它延续了张珍双 “医道在行、药心在民” 的赤诚精神,也见证了一代代土苗医人默默且坚定的坚守 —— 他们以草为药、以心为灯,在深山中守护着医学的薪火,使之永不熄灭。

编辑:周浩宇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