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满意的幸福公交:阳城县华源公交人的坚守与奉献
中国晨报山西消息(卫江霞)濩泽大地上,一条条公交线路如同血脉般连接着阳城的城市与乡村。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濩泽大地,186辆公交车已整装待发,135条线路渐次苏醒,9000余人渐次登场,在公交车这条流水线上上下下,到他们各自的目的地。这背后,是阳城县华源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数百名公交人的默默坚守。他们是城市交通的摆渡者,更是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危急时刻的守护者、百姓出行的贴心人。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他们用特有的“三稳、三多、三勤”诠释着服务的真谛,稳稳当当托起一座城的温度。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句醒目的标语贴在华源公交每辆车的驾驶舱内。对于公交驾驶员而言,安全不是口号,而是刻入骨髓的职业信仰。翻开公司的《安全驾驶十不准》,每条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结晶:不准不礼让非机动车行人、不准疲劳驾驶、不准抢黄灯闯红灯、不准乘客未坐稳扶好起步……这些规定在驾驶员口中如数家珍。每周的安全例会、每月24小时的岗前培训、每季度的危险线路警示图学习、每半年的防御性驾驶技能培训,构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线。
智能嘱咐系统的人脸识别、语音合成播报将天气预警、线路风险直观呈现;“五不两确保”(不超速、不超员、不疲劳驾驶、不接打手机、不关闭动态监控系统,确保乘客系好安全带,全程按要求佩戴,确保乘客生命安全,为旅途平安保驾护航)“84220”(驾驶人每天累计驾驶时间不超过8小时,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不超过两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三超一疲劳”(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的操作规范简化为明确指令;“幸福365”(三多、三稳、三勤、三到岗、三到位、三换位、六心、黄金六秒、六个特需群体、六必谈、五要、五要素、五做到、五必访)工作法让每个进站出站动作都有章可循。正是这种将安全标准渗透到每个细节的管理智慧,创造了公司连续五年重大事故为零的纪录。
在县城的主干道上,人们经常会看到贴有“敬老文明号”“党员先锋号”“巾帼先锋号”标签的公交车从身边驶过,这是华源公交推出的特色精品线路,温馨的车厢环境,统一的营运管理,优质的驾乘服务,为市民提供优质、安全、舒适、便捷的乘车体验,同时也为城市主动脉增添了靓丽的文明标签。
走进4路“敬老文明号”公交车,雨伞、老花镜、拐杖等助老设备一应俱全,“爱心座椅”上铺着软垫。这是华源公交打造的特色线路之一。驾驶员有个“三多”服务口诀:多伸一把手、多问一句话、多走几步路。遇到拄拐杖的老人,走出驾驶室搀扶;看到犹豫不决的乘客,主动询问目的地;高峰期疏导乘客时,总不忘提醒“给需要的人让个座”。这些细微之举,让冰冷的车厢变成了流动的温情驿站。
“欢迎乘车”“老人家您慢点”“小朋友抓好扶手”……这样的温馨提示每天在车厢里回荡。一位视障乘客说:“虽然看不见驾驶员的面容,但她温暖的声音就是我的眼睛,每次乘车她都对我细心照顾。”10路“巾帼先锋号”驾驶员坚持人工报站的同时描述周边地标,方便特殊群体辨识。每天乘10路车上下班的姜霞说:“看到20几岁小姑娘娴熟的驾驶技艺、暖心的问候、温馨的提示,由衷地佩服这些00后美少女的职业素养”。而在1路“党员先锋号”上,每个党员驾驶员都备有便民袋,创可贴、晕车药、针线包等小物件以便乘客出行中的不时之需。
拾金不昧屡见不鲜,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仅2024年,公司好人好事台账就记录了215起,小到钥匙串、手机、背包,大到数万元现金。2025年4月8日,小窑头社区居民赵虎龙不慎将手机遗落在1路公交车上。驾驶员马师傅在收班检查时发现手机,立即与监控员武霖霖联动,通过信息核对,次日便将手机完璧归赵。2025年2月16日,晋E09532D公交车司机张森祺师傅,发现车上乘客遗留物品后,主动联系了客运中心的苏思琪,热心帮乘客找回丢失的物品,失主在感谢信中写到:“虽然我的包里没有名贵的物品,但是公交车驾驶员及客运中心工作人员仔细、耐心的服务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谢他们认真努力的工作,为建设阳城增添了力量。”
这些善举背后,是华源公交将“语言美、行为美、形象美”服务规范纳入星级考核的机制创新。从统一着装的白手套到盘发禁染的发型要求,从“服务乘客规范”用语到验证证件后的致谢,标准化服务孕育出独特的车厢文明,阳城公交人用平凡善举串联起城市的温度,让十米车厢成为传递温情的纽带。
此前,《“这一背”背出阳城新高度》的报道刷屏网络——驾驶员李强遇乘客上下车不便,毫不犹豫俯身背送,这一幕被乘客拍下,“暖人一背”的照片在网络刷屏,被网友赞为“最美弯腰”。而在红星幼儿园路段,一位1路车司机师傅搀扶老人过马路的身影,更成为街头“隐形地标”。这些场景与阳城公交人服务理念不谋而合,他们把简单的服务做到了极致,这看似微小的事件折射出公交人的担当。
“阳城好人”——101路驾驶员孙俊鹏,这个80后的阳城小伙,在阳城北收费站出口匝道停车、跨栏、奋不顾身救人的视频让网友疯狂为这小伙点赞,山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三支队八大队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2021年12月8日,他开车行至阳城北收费站出口,看到对面车道一辆小车侧翻在地,车内有被困人员,他将车停在安全地带,打开双闪,锁上车门,一路小跑,跨过护栏,来到事故车旁,仅仅2分钟就和周围热心群众一起将被困驾驶员救出,在确保被困人员平安无事后,他将现场情况拍照录像,并向高速交警报警,然后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运营。
2025年3月18日,东关赶集会上变电箱突然起火,驾驶员赵兵旗,沉着冷静有序组织群众对突发状况进行处理,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保护了赶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阳城县六福客栈旅游有限公司送来了感谢信。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驾驶员张森祺帮助乘客找回遗失物品后,又联系客运中心工作人员苏思琪接力送达,赵兵旗组织群众救火,孙俊鹏跨栏救人,李强的“最美弯腰”……一幕幕平凡善举托起了华源公交的暖心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建立的“吹哨人”制度让员工主动发现隐患,而完善的应急演练体系又让每位员工临危不惧、从容应对。
在企业管理中,华源公交创新推行“优质线路”全员考核机制。一条线路所有驾驶员需共同达标才能获得优质线专项奖励,形成“一人有难帮”的团队文化。曾有位新驾驶员因服务用语不规范影响线路评分,老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陪他反复练习文明用语,直至全员满意。这种“共担共享”的模式,将个人成长与团队荣誉紧密相连,培育出超越岗位责任的集体认同。
从2002年成立至今,华源公交历经多次整合扩张,但“让政府满意、让行管满意、让百姓满意”的初心从未改变。在晋城市推进市域公交一体化的背景下,公司主动优化线网布局,城际、县城服务升级,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偏远乡村,5级公交通达全县15个乡镇,320余个行政村。如今,25台镇村公交穿梭在89条线路上,让山旮旯里的老人看病、孩子上学不再犯难。旅游专线则把皇城相府、蟒河等景点串珠成链,成为展示阳城形象的流动窗口。
面对新能源转型,华源公交率先引入电动车辆,创编《电动车电量考核规定试行办法》培养驾驶员节电习惯。这些创新实践印证着公司“降本增效”的管理智慧——优化流程不是冷冰冰的压缩开支,而是激发每个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夜幕降临,最后一班公交车驶回场站。调度室里,值班经理仍在核对次日排班表;维修车间,技师们正在为车辆做“体检”;办公室内,安全员整理着当天的运行数据……这是华源公交人普通的一天,也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缩影。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那双握紧方向盘手上的老茧、报站器里传递的温情、危急时刻伸出的援手。正如那位受助老人在感谢信中所写:“公交车轮丈量着城市的尺寸,公交人的爱心却丈量着文明的深度。”
在这片英雄辈出、文化厚重的热土上,华源公交人用责任与担当铺就了“流动中国”的温暖底色。他们是晨曦中最早唤醒城市的人,他们是风雨里始终坚守岗位的人,他们是不穿铠甲的英雄,是文明公交的真情守护者,在新时代打造了百姓满意的幸福公交,奏响了和谐美好的文明乐章!
编辑:关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