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资讯

昌吉市家校政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迈入新阶段

2025-04-29 11:44:20 来源:中国晨报 作者:--

  ——“泉昌情·教育人才工作站”杨韶刚新疆昌吉市中小幼家庭教育工作室成立一周年成果丰硕

  2025年4月27日,昌吉市教育局在市第十九小学隆重举办“泉昌情·教育人才工作站”杨韶刚新疆昌吉市中小幼家庭教育工作室成立一周年主题活动,全面总结家校政社协同育人经验,擘画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活动以“一周年成长之路”为主线,通过成果展演、主题论坛、表彰先进等形式,展现昌吉市深化教联体建设、凝聚育人合力的创新实践。

  活动在微电影《彼岸之光》的展播中拉开帷幕,影片以真实案例呈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随后,工作室成员以开场舞《一路向阳》展现教育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来自中关委教育中心关心生命健康组委会、新疆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中心、新疆家庭教育研究委员会及州、市等16个部门的教育专家、家长代表及媒体人士近300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王意茹在致辞中高度评价工作室的实践成果,指出其“以专业化、体系化探索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可复制的昌吉经验”。工作室主持人杨韶刚教授回顾发展历程时强调:“家庭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的系统工程,需凝聚家校政社四方智慧,共筑育人共同体。”

  活动现场发布的专题片《家校政社协同育人——从理念到行动的落地之旅》,系统呈现工作室一年来的十项创新实践,包括研发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分层师资培训、打造家长课堂品牌等。昌吉市教育局思政科李岩介绍,工作室累计举办专题讲座30余场,覆盖师生家长超过1000人次;设立专项工作坊4个,完成家访调研2轮,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在“家校对话·共育赋能”论坛环节,杨韶刚教授与家长代表围绕“家庭教育难点与对策”展开深度交流。针对幼儿社交障碍、青少年手机沉迷等热点问题,专家团队提出科学建议:

  • 社交能力培养:通过创设“同伴互助日”等活动,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 电子产品管理:倡导家庭共订“屏幕使用公约”,以亲子阅读、户外运动替代碎片化娱乐;

  • 家校沟通机制:建立“成长档案共享平台”,实现学生行为数据动态跟踪。

  家庭教育工作室指导组组长马丹莺宣读了工作室未来发展规划与目标,活动同步发布《工作室十条愿景》,明确将构建覆盖小、初、高学段的家庭教育资源库,培养百名专业指导师。活动特别设置表彰环节,昌吉市教育局思政科科长赵生忠宣读表彰决定,对10名优秀组长、15名杰出成员及7所示范校授予荣誉。原创室歌《心遇》的发布将气氛推向高潮,全体成员以歌声传递“以心育心”的教育信念。

  昌吉市教育局副局长马晶鑫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未来将深化“家校政社”资源整合,拓展与高校、社区、企业的合作维度,推动家庭教育从“单点突破”转向“全域联动”,为昌吉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尾声,杨韶刚教授作《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 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专题讲座,从政策解读、机制构建到案例剖析,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南。参会教师纷纷表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落地方法,为破解家校矛盾提供了新思路。”

  一年砥砺深耕,一载春华秋实。杨韶刚家庭教育工作室的成长,是昌吉市教育局推进“教联体”建设的生动缩影。未来,昌吉市将继续以“家校政社协同育人”为支点,撬动教育资源整合与教育生态优化,为打造全疆家庭教育创新高地蓄势聚力,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昌吉答卷。

编辑:杨龙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