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资讯

大国工程显匠志,交通强国铸精魂|长安大学赴长三角“交通强国筑路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张靖皋长江大桥施工现场观摩学习

2025-07-24 23:23:14 来源:长安大学 作者:冯坤 相欣宇 胡杰闻

      中国晨报讯 为领略超级工程前沿技术的独特魅力,展望“交通强国”战略的宏伟蓝图,7月19日上午,长安大学赴长三角“交通强国筑路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张靖皋长江大桥ZJG-A1项目场地与智慧管理指挥中心观摩学习。

团队合照

       张靖皋长江大桥是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建设的过江通道项目,落实了长三角一体化,贯通苏州张家港市、泰州靖江市和南通如皋市,是江苏省跨江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全长约 29.85公里。其中,跨江段全长7.859公里,包括两座航道桥,分别为主跨2300米的南航道桥和主跨1208米的北航道桥,是世界最大跨度的悬索桥。2025年5月,大桥南航道桥南主塔中横梁已成功合龙,项目整体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8年建成。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锚碇主塔

张靖皋长江大桥ZJG-A1项目场地

       走近施工现场,尚未竣工的主塔已高达260米,与富有建筑美学的辅塔一同,牢牢抓住了实践队员们的视线。继续向前,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副总工、张靖皋项目常务副总工黄修平带领队员们走向主塔。黄修平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六大首创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为这座世界级悬索桥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令人瞩目的是,该桥一举创下了六项世界纪录。

黄修平向实践队员介绍

张靖皋大桥模型

        参观完大桥施工现场,队员们来到张靖皋大桥智慧管理指挥中心观摩学习。智慧管理指挥中心主要由序厅、科技创新、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绿色低碳中心、智慧工地、张靖皋文化、党建文化、BIM中心等板块组成,对大桥的施工过程、技术应用和关键技术与创新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周宴平介绍首创技术

       张靖皋长江大桥工程规模大、桥梁跨径大、施工难度大、大型装备多、安全风险高,缺乏相应的建设经验及技术标准。项目副经理周宴平同实践队员说,大桥建设所用的六项世界首创技术聚焦设计、施工、养护全过程,针对工程建设实际,开展70余项专题研究与技术论证,攻克多项“专、尖、特、精”桥梁建设前沿引领技术建设软弱地基上建设超大跨度悬索桥,帮助大桥创下六项世界之最。

周宴平介绍智慧工地建设

        “大桥建在长江上,施工时要格外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讲到项目施工时,周宴平很是感慨。建设者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所有污水进行收集,确保无污染排放及循环利用。“我们希望张靖皋大桥打造的是百年工程。这个工程目标的实现就是每一步都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先进的设备和严格的检测流程,保障了混凝土等关键材料的质量和耐久性。每一项先进技术的应用,都在践行全过程的标准化建设。

采访照片参

      观结束后,实践队员张煜洋采访了黄修平,他提到了项目施工中遇到的各类挑战——从锚碇建造到索塔安装,技术挑战贯穿施工全程。面对重重考验,项目团队攻坚克难,施工过程安全可控。访谈最后,黄修平勉励同学们:既要扎实学好理论知识,在日常学习中锤炼勇于钻研的品格;更要注重将理论融入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

  盛夏骄阳,江涛奔涌,长桥之侧,钢铁经纬贯云巅。从施工现场到智慧管理指挥中心,队员们直面世界级特大跨悬索桥的艰巨工程,深刻领悟到“弘毅明德,笃学创新”校训背后的行业责任与时代使命。未来,实践队员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实践收获与前辈的殷切嘱托,以坚定的步伐,在建设交通强国、绘就壮丽山河的伟大征程中,努力书写属于长大人、属于中国新一代工程师的辉煌篇章!(文/冯坤 相欣宇 胡杰闻 图/周崟堃)

编辑:刘宏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