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资讯

“以春华秋实之笔 绘乡村振兴新图景”新疆红枣协会有机红枣基地2025年喜迎丰收纪实

2025-09-10 11:54:50 来源:中国晨报 作者:--

  中国晨报(通讯员 赵霞)金秋九月,新疆红枣协会有机枣园迎来了又一年的丰收盛宴!在秋日的暖阳下,似玛瑙,如灯笼,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这不仅是丰收的图景,更是一曲春华秋实的壮丽赞歌,是汗水与智慧交织的结晶,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新疆大地上绽放的璀璨之花。

  9月7日,记者来到自治区第二师29团(巴州库尔勒市上户乡)。据了解,新疆红枣协会400亩有机红枣采摘园始建于2005年,曾承担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的优质红枣品种选育等课题。园内现有优良的制干品种:灰枣、骏枣、紫枣(药枣)等,还有国内最优的鲜食品种:蟠枣、冬枣、葫芦枣、冰糖枣以及多个已选育但还未经命名的优质试验鲜食枣共上百个品种。

  春华秋实,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人勤春早的见证。当春日的暖阳洒向戈壁,新疆红枣协会的种植户们便开启了忙碌的耕耘。他们深谙“好枣源于好地”的道理,在有机种植理念的指导下,坚持用农家肥滋养土地,以生物防治守护枣树健康。春耕时,他们精心修剪枝条,让每棵枣树都能呼吸到阳光;花期里,他们耐心授粉,让每朵枣花都能孕育希望。整个春天,他们就像呵护孩子般照料着枣园,用勤劳的双手在戈壁滩上编织着绿色的梦想。这份执着与坚守,为秋日的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秋实累累,是奋斗的回报,亦是科技赋能的成果。走进丰收的枣园,颗颗红枣饱满圆润,色泽诱人。这背后,是新疆红枣协会对品质的极致追求。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研发,选育出适应当地气候的优良品种;引入智能灌溉系统,让每一滴水都能精准滋养枣树根系;并且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从种植到采摘,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每一颗红枣都符合有机标准。正是这种对品质的坚守和对科技的运用,让新疆红枣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健康食品。

  “今年的鲜食枣比去年的品质更优良,裂果率下降了不少。我们的有机红枣是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生产的枣,基地全程采用无化肥无农药的种植管理,全部以生态肥为枣树提供养分。经过国家权威机构连续13年的有机认证,由于生长条件苛刻,产量稀少,因此尤为珍贵。”新疆红枣协会副会长、园区负责人沈统安望着满园的“红宝石”,脸上难掩自豪,“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看到大家对我们红枣的认可,一切都值了。”他介绍道,基地通过土壤改良、品种优化和智能管理,实现了红枣的绿色生产,让戈壁滩变成了“聚宝盆”。“科技是农业的翅膀,协会内部有三十余名红枣专家,用数据指导生产,比如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精准控制灌溉量,既节水又增效。”

  丰收的喜悦,不仅在于物质的丰盈,更在于精神的富足。在红枣丰收的季节,整个基地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忙碌着采摘、分拣、装箱,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丰收,成为了连接人心、传递温暖的纽带。春华秋实,不仅是农时的轮回,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新疆红枣协会有机红枣基地的丰收,是产业振兴的缩影。通过发展有机红枣产业,当地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基地还注重生态保护,采用有机种植方式,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站在丰收的枣园里,放眼望去,红彤彤的枣儿与金黄的秋叶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这画卷里,有种植户们辛勤劳作的背影,有科技人员钻研创新的身影,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果。未来,红枣协会将继续秉承“绿色、有机、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种植结构,提升产品品质,让这份来自大自然的甜蜜能够惠及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此外,协会还将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同时,我们也期待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红枣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实现农业强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年的丰收季,红枣协会基地将再次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编辑:杨龙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