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珍存串联百年历史 苏港澳台青年凝聚复兴共识
主标题:百件珍存串联百年历史 苏港澳台青年凝聚复兴共识
副标题:鉴往知来·复兴中华——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史料展香港开幕
中国晨报香港9月19日讯(记者 钮则坚)9月17日上午,“鉴往知来·复兴中华——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八十周年史料展”在香港爱国教育支援中心隆重开幕。此次展览以“屈辱-抗争-复兴”为叙事主轴,通过200余帧历史照片、100余件珍贵实物,串联《马关条约》签订130年、抗战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以及《七子之歌》发表100周年等关键历史节点,在香江之滨搭建起跨越百年的“历史对话场”,深刻展现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崛起的壮阔历程,吸引两岸暨港澳各界嘉宾及爱国人士共赴这场铭记历史、凝聚力量的精神盛会。
以史为脉:时空交织中的民族记忆
展览以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为起点,聚焦台湾军民抗日保台、全民族抗战,乃至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的历史脉络,从历史逻辑与民族情感双重维度,构建起了完整的“记忆链条”。“屈辱”篇章中,1895年《马关条约》的相关史料成为核心——梁启超著《四十年来大事记:李鸿章》(清末版)详细记录甲午战败后条约签订始末,日本1895年版《日清战争实记》则以图文形式暴露日军侵占台湾的野心,两件跨越国界的史料相互印证,还原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沉痛开端。“抗争”篇章里,既有洪弃生《台湾战纪》(1906年版)记载的1895年台湾军民保台抗日壮举,也有1941年《解放日报》“纪念六·一七台湾人民反日斗争日”的报道,更收录了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抗战史实,展现中华儿女不分地域、共御外侮的坚韧。“复兴”篇章则以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的实物为证,延伸至港澳台同胞共促民族复兴的实践,形成“铭记—传承—奋进”的情感闭环,反思屈辱之痛,歌颂抗战精神,彰显复兴之志。
五地巡展:跨越时空的民族叙事
作为一场跨越海峡的文化盛事,本次史料展自今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130年纪念日)在南京首展以来,已先后走进连云港、澳门,香港是巡展第四站,今年10月还将赴台湾举办,最终形成“南京—连云港—澳门—香港—台湾”的五地巡展闭环,让“屈辱·抗争·复兴”的历史脉络在中华大地上完整铺展。首展南京期间,48658人次的参观身影见证了公众对历史的敬畏;连云港站让黄海之滨回荡起了抗争回响;澳门站则吸引两岸600余位嘉宾共叙同胞情谊。此次香港站展览,特别突出“香江抗战记忆”——1941年香港沦陷后,沙头角罗氏家族“一门十一杰”举家加入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祖屋“罗家大屋”成为秘密交通站,成功营救何香凝、茅盾等800多位文化界人士;8岁“小鬼”情报员林珍将情报藏进发辫穿越敌占区,14岁交通员李石勇救美军飞行员等等诸多事迹,这些镌刻在香港热土上的故事,通过展板与实物生动呈现,成为展览的独特亮点。
珍存实证:铁证如山的历史记忆
展出的103件实物史料中,多件首次公开的珍品震撼人心。例如日军第一师团士兵藤川国五郎手牒(1895年)尤为珍贵,这本保存完好的战时手牒清晰记录了该日兵1895年参与入侵台湾、后在台湾总督府供职的履历,详细标注了日军侵台的行军路线与驻点,是日军侵略台湾的直接罪证,也是难得一见的日军士兵战时原始记录;另一份引发广泛共鸣的实物,是1946年7月25日台湾屏东市中区区长张吉甫签发的《更名证》,准许“柳井传吉”恢复原姓名“杨连传”。这份泛黄的纸质证明,看似普通却意义深远——它见证了台湾光复后,台湾同胞摆脱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中华民族身份的历史时刻,成为两岸血脉相连、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生动佐证。
此外,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影像(《马吉影像》)核心片段在开幕式上播放,为历史真相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物支撑。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还向香港爱国教育支援中心、香港中学代表赠送《从南京到纽约 追寻马吉影像》一书,推动历史教育走进校园。
开幕盛况:三地青年共诵民族史诗
开幕式上,苏港台青年以三地方言分诵《七子之歌》,声动香江。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李卫华,全国政协常委、西九文化区主席唐英年,全国政协常委、澳门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张宗真,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江苏社团总会会长姚茂龙,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以及两岸学者、15所香港中学校长、抗战后人、香港青年代表等百余位嘉宾出席,共同启动展览。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李卫华在致辞中表示,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希望港澳台同胞以史为鉴,鉴定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果实,坚守民族大义,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势力干涉,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携手共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展览联合主办方代表,江苏省政协委员、香港江苏青年总会李荔会长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对过去的回望,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启迪,更是激励香港青年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展览联合主办方代表,江西省政协常委、永利关爱基金会陈志玲主席在致辞中说:“抗战时,五万台湾儿女跨越海峡回大陆参军;光复时,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一起欢呼;今天,在香港,我们更该攥紧这份血脉相连的力量”。
此次展览由江苏省海外联谊会、香港教育工作者联合会指导,香港江苏青年总会、澳门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南京市台属联谊会联合主办,香港爱国教育支援中心、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惠民慈善基金、永利关爱基金会共同协办。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通过文物与影像的对话,构筑起跨越时空的民族记忆长城,为增强青少年爱国情怀、凝聚两岸共识提供深刻精神滋养。
编辑:周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