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海两岸

鉴往知来·复兴中华—《马关条约》史料展南京首展圆满落幕 五城巡展即将启程​

2025-07-04 20:49:49 来源:南京与台湾 作者:孟静 黄丰 汤小虎

  中国晨报香港7月4日讯(南京市台办 孟静 黄丰 汤小虎)为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4月17日南京市台属联谊会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举办鉴往知来·复兴中华——《马关条约》史料展。展览历时两个半月,吸引了近5万市民、游客及专程前来的台湾同胞参观,成为深化两岸历史认同、凝聚民族复兴共识的重要文化盛事。7月3日,备受两岸同胞瞩目与好评的史料展南京首展在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静海寺)圆满落下帷幕。

  南京首展:铭记屈辱历史,共铸复兴共识

  本次史料展由南京市台属联谊会、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静海寺)、南京市档案学会联合主办,并得到台湾光复协会、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等两岸多家爱国社团的鼎力协办。展览以“屈辱·抗争·复兴”为鲜明主线,通过15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60余件晚清民国实物原件,全景式再现了从《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迫割让,到两岸同胞共御外侮、最终迎来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沧桑历程。 展览选址于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象征地——签订《南京条约》的静海寺,并在《马关条约》签署日开幕,具有深刻的历史警醒意义。

  开幕式上,两岸嘉宾共植象征《七子之歌》中被掠之地的七株丹桂,并埋藏寄望统一的许愿瓶,成为感人至深的标志场景。台湾抗日志士后人、专家学者、台胞台属代表的深情讲述与互动交流,更让展览超越了史料的静态展示,成为一次触动心灵、激发共鸣的精神洗礼。 展览期间,丰富的实物展品、权威的专家解读、以及生动的历史讲述,让观众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铁律,更真切感受到台湾同胞不屈的抗争精神与祖国大陆休戚与共的血脉联系。正如展览所昭示:“台湾问题因民族衰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南京首展的成功举办,有力增进了两岸同胞对共同历史的认知与对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

  巡展启程:历史铁流奔涌,五城接力传承

  南京首展的圆满收官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为唤醒更多民众,扩大史料展影响,这份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复兴使命的展览将正式开启全国巡展之旅,下一站将于7月7日(七七事变纪念日)在连云港博物馆隆重开幕。

  连云港作为陆海交汇的战略要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选择在此接续展览,寓意深刻。 后续巡展路线精心设计,将依次于8月份走进澳门,在“已归航的游子港湾”讲述从屈辱到抗争的故事;于9月份走进香港,在东方之珠续写民族复兴篇章;于10月份走进台湾,让这份记载着台湾从割离到光复真实历史的展览,最终回到故事最重要的发生地。这条巡展路线,被策展方喻为“一条从历史深渊通向民族复兴的精神天路”。每一站展览都将结合当地特色,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增强在地性和历史纵深感。

  携手同行:守护共同记忆,共绘复兴蓝图

  南京市台属联谊会会长沈文龙表示:“南京首展的成功,是两岸同胞共同守护历史记忆、珍视民族根脉的生动体现。我们期待通过后续在连云港、香港、澳门及台湾的巡展,将这份历史的温度与力量传递给更广大的同胞。让两岸同胞鉴往知来,从共同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紧密携手,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编辑:周浩宇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